全集小说网 - 网游小说 - 穿成娘道文的女主在线阅读 - 第 126 章

第 126 章

        程武眼睛顿时就瞪大了,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他们手中抬着的土豆。

        土豆是用蛇皮袋装的,很普通的蛇皮袋,编织的有些稀松,卢家平时用来装红薯和玉米的,这样的一个蛇皮袋,可以装两百斤土豆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蛇皮袋稀松,程武可以清楚的看清楚里面的土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大一个麻袋!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哪来的这么多土豆?”他一把抓住抬着土豆的人的肩膀衣袖。

        被抓住的人抖了一下肩膀,挣脱了程武抓着他衣服的手,没好气地说:“当然是采购来的!”说着,也不理程武,径直往里面走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守中午见的程武,问他怎么只有他们几个人回来的时候,程武便说了,戚阳朔到了潭州便将他们甩开,他们自己在城外跟潭州百姓买的土豆,足足有十来斤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守对这个数量还算满意,又问了种植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 程武既然想抢功,自然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,关于土豆如何种植的事情,也是打听清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看到戚阳朔带了这样一□□袋土豆回来,当下就高兴的朗笑一声,指着戚阳朔颇有些自得地说:“当时叫你去,就觉得会是一支奇兵,果不其然!”

        戚阳朔也是笑了一下,躬身道:“方伯英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说说,怎么采买的如此多土豆?”他这边的人在潭州城有消息,知道潭州城土豆也很紧张,分个潭州百姓后,剩下的土豆少之又少,还被商户给高价买走,现在潭州商户手里的土豆价格非常高。

        戚阳朔自是将种植土豆的人,恰好是他来澧阳时,路上雇佣他当护卫的东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澧阳太守听说后,又是自得的抚了抚颌下长须。

        跟着一起进来的程武在一旁气的瞪眼。

        戚阳朔便又将土豆的种植方法和储存方法说了一下,至于卢父给他写的种植方法?卢父的字缺胳膊断腿,他还是不要拿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说着说着,后面的程武听着就不对了,怎么土豆还有春秋之分?秋土豆不能切块?

        他急的满头汗,看着太守,就见太守老神在在,不动声色,听完后,抬眸看了眼程武,将然后笑着对戚阳朔道:“若这土豆真能缓解澧阳灾情,记你首功!”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对程武,什么都没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谢方伯。”接着,戚阳朔又将卢桢和他说的,红薯产量比土豆还要高的事情说了:“听前东家说,红薯下个月就能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澧阳太守当下就坐直了身体:“哦?果真?”

        戚阳朔离开后,卢桢还是有些怅然的,怅然这个世界交通和信息的不便,但很快,她就将这个念头抛去脑后,专心陪宝丫玩,给小石头开蒙。

        孩子两岁左右,是治疗自闭症的最佳时期,这一点卢桢不知道,只是她恰好适时的来到了宝丫的这个年龄段,每天的陪伴和保护,总算让她对外界有了一些回应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自己过去没有过孩子,只是凭本能的在照顾她,陪伴她。

        古代没有手机网络,娱乐方式非常有限,她每天除了看家里书房里已有的书籍,就是陪宝丫和小石头玩,小石头更喜欢玩骑马打仗类,跑跑跳跳的游戏,宝丫更喜欢安静的一个人玩积木、拼图。

        卢桢就很有意思,她会一边跟宝丫玩,一边像过家家那样讲故事,比如搭建房子,会一边搭建,一边说:“宝贝,我们一起来搭建一个房子吧,这是宝丫和阿娘的家,这是阿娘的房间,这是宝丫的房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房子搭建好后,会拿着木头小人站在门外唱‘小兔子乖乖,把门儿开开’,会说:“阿娘要去买菜了,宝丫在家乖乖的,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哦,会有大灰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娘想坐秋千了,我们一起去荡秋千记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开始只有卢桢一个人在玩,在说,宝丫只是在一旁安静的看着,但时间长了,当卢桢拿着自己的小人,把属于宝丫的小人递给她,并每天不断拿着自己的小人对宝丫的小人说:“宝丫,阿娘好想你呀,给我抱一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娘好喜欢你呀,给我亲一下。”同时将两个小人放在一起抱抱亲亲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一天,她再这样说时,宝丫突然将属于自己的小人递到了卢桢的小人面前,完成了抱抱和亲亲这个动作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一瞬间,卢桢惊讶的望着她,真的超开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家里没有拍立得,也没有胶卷,卢桢不能给宝丫拍照片,就用彩铅笔给她画简笔画,在旁边记录下她的成长日记。

        有时候会画一幅简单的小兔子、小松鼠等卡通画,和宝丫一起给这些图画涂色。

        卢桢发现,宝丫非常细心,给她的画,你让她不要涂到黑线外面来,她就很小心的在里面涂,稍微涂出来一点,她就会非常焦躁,生气,想一直给它擦掉。

        跟她说没关系也没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发现这一点后,卢桢在自己涂的时候,就会故意涂出来一点,然后惊讶的说:“哎呀,阿娘不小心涂出来了,怎么办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宝丫就会用自己的小手去擦被涂出来的一点,发现擦不掉,阿娘很自责后,她会很安静的看着卢桢,目光清澈宁静,像在无声的安慰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卢桢就会装作灵光一现的样子:“啊,我有办法啦!”

        她用黑色画笔,在外面再画上花花草草,或是其它的东西,将那涂出来的部分补上,或是用其它颜色的蜡笔,和画出来的部分颜色进行中和,变成新的东西,然后装作很惊喜的样子给宝丫看:“这样就可以啦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的宝丫眼睛会像宝石一样,像在发光。

        给小石头开蒙,实际上就是叫他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这些,这些书卢家都有,都是卢父当初买给小侄女的,顺便给他讲故事,背诗之类,给小石头讲故事的时候,宝丫也没有放过,被她抱着坐在腿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整个高地上,就没几个识字的,会背诗的更是一个都没有,所以愣是没有一个人发现,卢桢对小石头讲的故事,读的诗,这个时代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卢桢自己也不知道,毕竟她没原身的记忆,哪怕有原身的记忆,她怕是也不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,她还要教小石头识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卢桢家里有很多字卡,遗憾的是,都是简体字,不能用,她就只能让卢父买书回来,自己对照古代的书,一个一个,重新编写字卡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教小石头的同时,其实她自己也在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古代生活实在太无聊,她还把她小时候练习毛笔字的字帖和书都找了出来,没事在家里练练毛笔字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段时间,因为土豆的事,土豆种在潭州价格炒的很高,比粮种价格还贵,荆楚各地使者,齐聚潭州,导致潭州非常热闹,就连原本花钱在官府那里买了土豆种子的潭州百姓,都从各城使者那里小赚了一笔。

        把自家的土豆种,卖给本地商户或是外地使者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土豆发青发芽有毒的事情,很多潭州百姓并不能接受土豆这个新型农作物,相比较可能会有毒的土豆,他们更愿意种水稻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晚稻已经种了下去,各家也种了一点土豆试试,如果好,家里种的土豆,就留着自家做种,如果不好,趁着现在土豆种价高,自家也能小赚上一笔,不亏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对本地商户来说,这个亩产一千五百斤的土豆,是不愁卖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来潭州城的使者那么多,土豆种有限,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下,土豆随便卖,也能卖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各路使者将买到的土豆和种植方法叫人带回去之后,也记没有离开潭州,因为听说,潭州还有一种从海外来的新型农作物,快要成熟了,亩产可达千斤。

        土豆能亩产一千五百斤,毕竟还只是道听途书,这些使者,谁都没有真正见过,但这红薯七月份就能成熟,而且据潭州城太守府,种植这红薯的从事说,这红薯和土豆一样,可亩产千斤,且相较于土豆来说更耐储存,没有任何毒素,哪怕一年只能种一季,千斤红薯也足够普通百姓一家抵御半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粮食在灾荒之年的重要性不必言说,这次的灾荒,并不是哪一地一州之事,而是整个大顺朝。

        听说西边都已经乱起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潭州城有亩产千斤的土豆种之事,还只有潭州城附近几个城知道,随着六月份过去,七月份到来,消息传的整个荆楚之地,乃至荆楚之外都知道了,来到潭州打听消息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荆楚各地能这么快得到消息,潭州城会来这么多使者,实际上是潭州太守故意放出的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年粮价高居不下,潭州太守在知道有亩产千斤的红薯时,就已经和手下幕僚商议,第一年官府用粮种价格收购红薯,次年红薯普及整个潭州,再作高价粮种卖到荆楚各地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时候潭州太守和手下幕僚盘算的还只是红薯,这样官府以粮种价格收购土豆,官府不仅不会亏本,官府还能连带着治下百姓,大赚一笔,所得银钱可以用来修缮潭州城墙,同时又能解决荆楚灾荒,可谓一举数得。

        土豆的出现完全是意外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红薯也快熟了,卢父已经将春秋两季土豆的种植方法、储存方法,交给了潭州各地三老、里正及有经验的老农,回到高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来到高地的,除了岑叔砚等农官外,还有各地使者和不少里正、三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卢从事,这红薯果真熟了吗?”岑农官站在地里,望着葱郁的红薯藤,问卢父。

        卢父指着脚下一篮子硕大的红薯道:“这是我昨日叫人扒的一些红薯,可以收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说可以收,岑农官带来的那些人都拿起了木铲。

        卢父高声道:“这藤蔓可入菜,鲜嫩可口,下面粗藤也可煮烂喂猪,大家都仔细些,红薯也不能铲破了,破了就不能做种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原本大家就十分小心,听卢父如此说,就更加小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卢家田地周边围满了人,除了各地使者外,还有许多看热闹的百姓,就连卢家周围那些开垦出来的荒地被踩了都不管了,都只想看看这红薯是否真能亩产千斤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选择的这亩地,是没有被周边流民祸害过的一亩,可以完整测出亩产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岑农官一声令下之后,所有人都行动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一垄垄的红薯被翻出,整个红薯地里堆满了红薯,垄沟里堆不下,就由张顺他们挑到田埂上,不多时,田埂上的红薯已经堆积如山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围很多人已经看过卢家上个月收土豆时的状况,那时候堆在田埂上的土豆,已经叫众人看的目瞪口呆,可等一整亩地的红薯收上来后,不光是黄花村和附近村落的百姓,就是那些外地使者都不敢相信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土豆亩产的事,他们就有所怀疑,以为是潭州故意夸大土豆亩产,就为了高价卖土豆种,但时下最好的良田,稻谷的亩产最高也就三百斤左右,土豆哪怕没有潭州城吹嘘的那样,有亩产一千五百斤,哪怕有个一半,也值得他们来一趟。

        可看到红薯的亩产后,他们怀疑,土豆的亩产,是不是潭州百姓谦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快快快,快称一下红薯的亩产!”

        岑农官激动的手都有些抖了,实际上,在挖出半亩地的红薯后,岑叔砚带来的那些农官们,就已经在称红薯重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称还比较原始,一根又粗又长的大秤,下记面一个大秤钩,红薯用麻袋装着,勾在大秤钩上,由两个壮汉抬着秤绳上的扁担,一麻袋一麻袋的称,旁边的农官一麻袋一麻袋的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麻袋都是从官府带来,每个麻袋可承重两百斤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一亩地的红薯全部称完,所有人都沉默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亩产三千多斤。